纺织印染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


来源:开云棋牌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6-27 14:41:04

  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环境管理,具体详情如下:

  近年来,我国城镇(园区)污水处理事业蒸蒸日上,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既是水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工程设施,也是水污染物排放的重点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环境管理,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法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城镇(园区)污水处理涉及地方人民政府(含园区管理机构)、向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纳管企业)、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等多个角度,依法明晰各方责任是规范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现行法律和法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履行好以下职责:一是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备建设规划。二是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机构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污水处理设备。三是合理制定和动态调整收费标准,建立和落实污水净化处理收费机制。四是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五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赋有监管职责的部门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纳管企业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一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工业污水进行预处理,相关标准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理达标;其他污染物达到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技术要求后方可排放。二是依法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并主动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自觉接受监督。属于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的,还须依法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运营单位共享数据。三是根据《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4〕151号)、委托处理合同等,及时足额缴纳污水处理相关联的费用。四是发生意外事故致使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污水处理厂安全运作时,应当立即采取启用事故调蓄池等应急措施消除危害,通知运营单位并向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运营单位理应当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一是在承接污水处理项目前,应当充分调查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来源、水质水量、排放特征等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水质和处理工艺等,明确处理工艺适合使用的范围,对不能承接的工业污水类型要在合同中载明。二是运营单位应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认真调查实际接纳的工业污水类型,发现存在现有工艺无法处理的工业污水且无法与来水单位协商解决的,要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对应措施。三是加强污水处理设备运营维护,开展进出水水质水量等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开运营维护及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并向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四是合理设置与抗风险能力相匹配的事故调蓄设施和环境应急措施,发现进水异常,可能会引起污水处理系统受损和出水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污染物溯源,留存水样和泥样、保存监测记录和现场视频等证据,并第一时间向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与住建、水务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依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指导,推动各方依法履行主体责任。

  (一)督促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推动落实管网收集、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利用等相关工作。推动各地按照《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要求,将经评估认定为污染物不能被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会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纳管企业的污水依法限期退出污水管网。

  (二)督促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建设园区污水处理设备。对入驻企业较少,主要产生生活垃圾污水,工业污水中不含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园区,园区污水可就近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做处理;对工业污水排放量较小的园区,可依托园区的企业治污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由园区管理机构按照“三同时”原则(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分期建设、分组运行园区污水处理设备。新建冶金、电镀、有色金属、化工、印染、制革、原料药制造等企业,原则上布局在符合产业定位的园区,其排放的污水由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三)督促纳管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按照“双随机”原则,检查纳管企业预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自行监测等情况,监督检查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及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的情况,推动监测结果与运营单位实时共享。指导纳管企业通过在醒目位置设立标识牌、显示屏等方式,公开污染治理和排放情况。指导监督纳管企业编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四)督促运营单位切实履行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负责的法定责任。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将服务范围内污水调查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强化对运营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的指导和监督。督促运营单位向社会公开有关运营维护和污染物排放信息。

  (五)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方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和委托处理合同的指导服务,并督促严格履行。通过政府管理部门与运营单位签订运营服务合同的方式,明确项目的运营与维护、污水处理费、双方的一般权利和义务、违约赔偿、解释和争议解决等内容。鼓励运营单位与纳管企业通过签订委托处理合同等方式,约定水质水量、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应急响应、违约赔偿、解释和争议解决等内容。在责任明晰的基础上,运营单位和纳管公司能够对工业污水协商确定纳管浓度,报送生态环境部门并依法载入排污许可证后,作为监督管理依据。12

  版权声明:凡标注明确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标注明确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环境保护税法》,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